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人物 > 一心堂总裁赵飚:药品电子监管码无用论

一心堂总裁赵飚:药品电子监管码无用论

2015/4/20       医药界   

    上一篇我论述了药品电子监管码将会给老百姓增加巨大的药品费用开支。300亿是个概算的数据。因为涉及全行业的各个生产及经营环节,无法精算。但大致的数据不会差异很多。从这个数据来看,药品电子监管码确实是一个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这样巨额的费用开支增加,如果真能为老百姓带来良好安全的用药环境,也还算有点用处。但事实是这样吗?

    下面我就来论述老百姓多花了300亿之后,究竟得到了什么?结果是几乎什么也不会得到。每年这300亿几乎是白花了。这些巨大的费用开支最终将是徒劳无功。下面我们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来看。

    第一,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一个重复建设工程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核心功能是实现药品流通的精确可追溯性。但这个目标过去通过药品的批号管理就已能够实现。仅此一项,就已基本可以确认老百姓每年那300亿是白花了。因为花了那么多钱,主要实现的是一件过去早就已经能够做到的事。

    批号管理在过去已经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生产到流通建立了庞大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并纳入了《药品管理法》的一系列管理法规条款进行管理。

    上了药品电子监管码后,药品电子监管码和药品管理法中关于批号管理的一系列法规是什么关系?事实就是用了两条极为庞大复杂的管理线在重复管同一件事。而其中批号管理体系已有一系列的法规在管理药品生产流通中的每一个环节,而电子监管码除了要求生产打码和流通扫码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明确的法律条款来管此事。因此,批号管理的相关管理体系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一个比电子监管码体系更建全更有效的管理系统。

    因此,电子监管码系统不但是一个完全重复建设的系统。还是一个远没有原系统健全有效的系统。老百姓每年花数百亿,去搞了一个完全多余且无用的东西。

    也许有些人会想。现在电子监管码是不行,但未来呢?法律法规是可以配套建设的。现在沾了“电子”二字,大家都觉得是一个高大上的事。是一个升级。

    对此,我并不认同。以个人多年的管理经验,我认为,对于管理而言,如果能用简单的方式就能管好的事,一定不要用复杂的方法。不管它是否和“电子”扯上关系。而电子监管码就是用了一个比批号管理远远复杂,费用高许多的方式去管原来用批号管理已经能管好的事。

    第二,系统运维管理的商业机制存在重大问题

    药品电子监管码面临的第二个重大的问题是其系统运维管理的商业机制问题。目前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使用的阿里健康的电子监管系统。阿里健康不是活雷锋,它是一家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而且是一家中国大陆的境外企业。它做此事存在着巨大的信息系统资金投入。这就带来了两个重要的商业问题。

    第一个商业问题是政府与阿里健康的关系问题。这个系统最终要投入多少钱目前根本没个底。以我多年实施信息系统的经验,可以肯定几个亿是根本搞不定的。其投入有可能是几十亿,有可能是几百亿。这个钱谁来投?在政府与阿里健康的商业关系中。政府投入多少钱算是合理的?如果政府投的钱不够,阿里健康又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投怎么办?会不会存在重大腐败问题?政府和阿里健康的系统运维管理角色如何定位,阿里健康如何保证不以整个中国的药品数据从事商业活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非常纠结的问题。整个中国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一旦被捆在了一个企业的身上,这上企业还如何约束?它向政府和用户漫天要价,政府能怎么办?

    第二个商业问题是使用的企业与阿里健康和政府的关系。政府最终不会去承担系统使用运维的费用,绝大多数费用都会转嫁到使用企业身上。而企业本来因为电子监管系统花费了大量的经营费用,对电子监管系统是消极抵制的。你让他花很多钱来监管自己,还要增加很多投入。谁愿意啊?一旦阿里健康投入大幅增加,到了自己无法承担的程度,需要增加向企业的收费,巨大的矛盾冲突就来了?某省的一家本地信息企业,也通过政府在本地推动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其收费为每月每店500元,一年6000元。按此收费标准,中国的药店每年得向该信息公司交纳26亿的系统使用费。大家都觉得太高了。就一直抵着不交。结果,这个系统装了两年多了也没把费收全,整个系统装了两年也根本就没用。最终就让政府出面强行要求药店交费。不交的药店就不给过GSP,不准开新店。于是政府、信息公司、药店乱成一锅粥。在这样的情况下,药品电子监管体系还能有效执行吗?最终因为商业问题纠缠不清,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很可能成为一个无用的东西。

    在这个复杂的商业关系中,政府不依信息公司的收费标准,信息公司可能消极怠工。让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政府依了信息公司的要求,使用企业又可能有各种意见。如果政府强行高额收费,如何避免企业与政府和信息公司的冲突?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如何避免政府参与强行收费人员的腐败行为发生?一旦有一部份政府人员出现问题被查处,谁还愿意去强推?最终药品电子监管码将在很多地方无法推行,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推行只能不断后延,最终无疾而终。

    因此,因为商业问题,药品电子监管码后续存在着各种变数。只要阿里健康或使用企业在商业问题上出现重大纠纷,整个项目就可能破产。那时,政府怎么办?

    综上所述,整个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是建立在一个极不稳定的商业结构之上的。如同把一座巨大的大厦建在流沙之上。一旦有点大的问题,整个系统就垮了。

    第三,药品电子监管码无法解决假药流通问题

    有些人想,如果药品电子监管码能解决假药的问题,让老百姓有个安全的用药环境,那每年就算让老百姓多花300亿也是值得的,毕竟只占全年药品消费总金额的2%嘛。至少监管部门会这样想。可惜的是,药品电子监管码能解决的问题,批号管理也能解决。而批号管理解决不了的问题,药品电子监管码也解决不了。

    这一点,我们从目前假药流通的几种模式来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专业的假药生产、流通、销售模式。

    这是一条从专门生产制造假药到专门批发假药再到专业零售假药的完整供应链系统。在这个体系中,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都是隐身的。除非有人举报,否则连他们在哪里都不知道。这种假药流通。药品电子监管码一点用都没有。难道假药还会去打码扫码吗?那些假药该怎么流通还怎么流通。

    第二种模式是专业的假药生产、专业的假药批发到真假混和的零售。

    这种模式主要是生产和批发假药都是隐身的。只有到了最后的假药零售环节才能找到有固定场所的经营者。零售商也知道卖的是假药。但这些零售商多数都在偏远地区和监管薄弱地区,这往往是监管部门人力不足或监管人员非常不敬业的薄弱环节。监管部门的人一年半载去看一次甚至几年都不会到药店去看一次,而监管人员一去就会有人看到,立即通知经营者鬼子进村了。监管人员还没进店,假药早收走了。或者直接把门一拉,走人。等监管部门的人走了,再继续经营。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假药藏在药店的某个隐蔽的地方,一盒两盒地拿出来卖。监管人员根本就找不着。他们当然也不会拿假药去扫码。账也是分开记的。这种情况,假药该怎么卖还怎么卖,药品电子监管码一点用都没有。如果监管人员足够敬业去翻箱倒柜找出一些藏着的假药,或零售商没来得及收走假药,那抽出几个样,回去一查确能查出假药。但这种情况,通过批号查比电子监管码更快。只要零售商找不出批发企业的该批号商品的批发单,基本就可怀疑是假药。药品电子监管码还是没用。

    第三种模式是专业的假药生产、真假混和的批发及真假混和的零售

    这种模式生产商依然是隐身的。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有固定经营场所。批发商会把假药和真药分开入库。真药扫码进库,假药不扫。监管人员不到现场查,依然不知道假药已在流通。如果监管人员到了现场,又碰巧抽到了假药。扫码回去一查就知道是假的。可如果现场批发商找不到该条批号的正规供应商发货记录,其实也基本就把假药找出来了。

    从这些情况来看。关键还是监管人员的现场检查。没有现场的认真检查。有药品电子监管码也查不出来。有认真的现场检查,没有药品电子监管码也能查出来。

    第四种模式是现在新兴的网络销售假药。

    这种模式基本和第一种模式是一样的。生产、批发、零售假药的全是隐身的。谁给你在网购邮递假药时还扫下码。药品电子监管码一点用都没有。

    从这些模式来看。药品电子监管码其实并不能解决假药流通问题。

    第四,目前的电子监管码系统存在一系列重大的漏洞与缺陷

    目前使用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并非一个严谨的系统。其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与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个大的缺陷是系统构架的问题。所有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信息必须要直联到网络上才能扫码验证。而无法把数据下载到本地数据库进行验证。这几乎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种结构更适合网络公司的网络业务,而对实体业务来说却是巨大的麻烦。这意味着只要网络一断,企业扫码的商品就得进行后续校验,之前做的所有工作都可能要重来。只要有一盒药是有问题的,就得把前面收的同一品种的货全部再扫一遍。其工作量难以想象。而对门店而言更是如此。一旦网络断了,根本就不可能校验商品的合法性。药品电子监管等于没有监管。而很多地方的网络情况并不好,特别是假药最泛滥的乡村地区。

    第二个大的缺陷是基础数据库的问题。从目前我们对二维码扫码使用的情况来看。阿里健康的电子监管码系统并非一个超大型的数据库系统。从现在才上了一点点药品已经速度很慢的情况来看,这只是一个中小型的数据库系统。真不知道国家药监局怎么敢把那么庞大的药品数据放在那么小的系统之上运行。而改造这个系统需要的不只是增加几台服务器的问题,整个数据结构和逻辑都需要进行巨大的改造。甚至完全重做。

    第三个大的问题是数据的严谨性问题。我们在日常扫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很多数据丢包的现象。目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我们也在找人专项核查此事。如果确实是系统本身的问题,那问题就大了。整个系统就是个废物了。

    第四是业务逻辑问题。目前,只要是扫码扫不出来上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电子码的,都可以用下游的电子码直接覆盖上游数据。这意味着目前所谓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其实是个假监管。整个管理体系从本质上都是假的。因为可以用下游电子码覆盖上游的话。所有假货都可以通过覆盖上游电子码堂而皇之地正式进入正规流通。这不是监管,是为假药进入正规渠道开了一道天大的门。还好现在生产假药的不知道这个事。一旦他们知道了。所有假药都可以找到合法身份正式进入主流渠道了。从这一点来看,药品电子监管码不但是没用的东西,反而是中国药品流通中目前最大的安全隐患。

    第五是数据的精确管理的问题。目前在扫药品电子监管码上传校验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报错。导致事实上根本无法校验。大量的报错也不知错误主要是出在哪个环节。这说明这个系统目前从数据系统到数据管理都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大规模推广?

    综合上面所述。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目前并非一个成熟的系统。尚不可用。而我们要让老百姓每年花几百亿来为这样的系统做试验吗?

    第五,没有任何有效的项目实施规划管理,项目风险极大

    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常规的项目管理进程一般包括如下一些步骤。一是项目团队的组建及项目计划的确定,二是需求调研,三是蓝图设计,四是系统开发,五是系统测试及优化,六是系统实施,七是项目验收,八是后期维护及优化。而药品电子监管码如此庞大的系统,完全没有一个整体严谨的项目实施管理体系。每一个重要步骤也没有科学的项目管理流程。

    一是项目团队组建及项目计划的确定。整个项目应该有药监各级管理部门代表、软件开发商及生产、批发、医院、药店等各个重要使用方代表组建项目团队。而事实上基本没有听说过什么项目团队出现。只有软件开发商在闭门造车。那些软件公司的小孩真的弄得懂整个中国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大量细节问题吗?后续谁来总控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和保证结果,怎么控制项目风险?

    二是需求调研。这个过程同样没有。完全是软件开发商在闭门造车。

    三是蓝图设计。软件开发商完全按自己的空想设计出了整个蓝图。这样的软件,以我多年做系统实施管理的经验,基本是个无用的东西。

    四是系统开发。软件开发商根据自己的空想弄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

    五是系统测试及优化。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完全没有经过测试。现在出现的一大堆问题就是证据。一个没有经过有效测试的系统居然要在全国推广。而这个项目的风险之大,其实超出所有人想象。以中国药品这么庞大的数据而言,要多大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支撑?做过数据容量测试吗?满负荷是什么情况?都没试过。这就意味着整个中国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很可能突然就瘫痪了。甚至有可能连企业都还没上线完就瘫痪了。那时候,只怕会是个国际笑话了。

    六是系统实施。这项问题更大。如此大的系统,从生产连到批发又连到医院和零售。系统实施是个非常精细的工作。如何让药厂都上电子监管码?如果有一些没按时上,下面的流程就全跑不通了。怎么办?各个批发商是否按要求操作。如果有一些批发商没按要求做,又怎么办?整个链条里的工作人员如何培训?各环节的工作品质如何保障?大量出错怎么办?原有的库存如何处理?如果从2016年开始全面上,很多药品的效期有五年,那意味着到2020年这些库存还在流通,那在交叉阶段如何管?在漫长的交叉运行期基本是一个乱局。这个项目如何管理?

    而在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是要完成各企业的自有批发信息系统和零售信息系统与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的对接。这是一个巨大的开发动作。全国的信息系统都得来对接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于是一定有很多企业的系统接不上,或者接上了也有很多错误,又怎么办?

    七是项目验收。验收的标准是什么?谁去验收?再来一次类似于GSP这样大动干戈的全国验收吗?验收不过去的又怎么办?能把这些企业停了吗?

    八是后期维护与优化,到目前为止,这个体系也是没有的。至少我们没有听说过一个正式的对系统问题的反馈机制与流程。

    这么庞大的系统。连一个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都没有。整个项目实现程序如此地不严谨。怎么可能出现一个好的结果。这样的项目,一定不是发几个通知就能够解决的。以这样的方式推行。几乎可以肯定项目最终将以失败而告终。最终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会成为一个完全无用的东西。

    第六,对药监部门而言这是一个玩具而非有用的工具

    我们接触的很多地方药监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对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有很大的期望。以为上了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以后他们监管就会很方便很容易了。可惜,我只能告诉他们,这完全是个美好的幻想。

    药监部门期望获得的功能主要是如下一些:

    一是能够快速查到一个药品的源头,看是否是假药。可惜到2021年之前,这都是个乱局,完全不能准确认定任何一个药品是否是正规渠道。到了2021年以后,因为数据结构、数据延时及流程中存在的各种系统及人为差错的问题,也无法及时认定一个药品是否是假药,还是得在后续通过很多方式去查询。

    二是专项调查某个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对不起,这个系统里是没有这项功能的。将来也不可能会有。因为这个系统完全就没有按某个使用单位来建立的报表系统。就算将来做一点,也是很小很简单的,基本没什么用。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做出可以供上百万家企业同时使用的报表系统的。如果有,那它将是全球最大的数据系统。当然,如果阿里健康想把某一家的数据提出来做专门的分析,它是可以做到的。但这是专项分析,并非常态机制。

    三是了解本区域的药品经营单位的药品经营情况。对不起,这也没有。因为电子监管码系统连与此相关的组织结构都没有。至少我们没有看到与之相关的基础数据被维护在系统里。这就意味着各个企业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是没有严密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就算有,其数据也是破碎的,完全不足以看清区域内药品经营企业的具体情况。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就象是一个沙漠。你把每一粒沙子拿出来,好象是可以基本看得清的,但一旦把它扔到沙漠里,就没有方法把它找出来与其它数据组合做分类查询分析了。你看到的是满眼的沙子。别的什么也看不到。

    四是问题药品预警。这项就更不靠谱了。连基础管理都做不到。如何预警?首先,我前面说过其流程是有延时性的,药品的校验结果出来,商品都已到消费者手上了,甚至都已吃完了。你去哪里找这个消费者。在存在大量差错的情况下,预警有用吗?要么就整天大量报错。你天天去跑,却发现是误报,要么你最终还是得等出了问题再去查。那有什么用呢?

    所以。药品监管部门最终拿着这个东西,大家会发现其实基本没什么用处。它不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只是个玩具而已。

    第七,与国家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未来前景堪忧

    国家现在的执政主导思想是简政放权。小政府大社会,主要是把政府的职能定位为大政方针的制定,法制社会的建设,市场的宏观调控,企业的监督与指导等。

    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批号管理是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因为其管理深度刚好合适,不多不少。而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管得太深太具体了。在给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增加了很多负担之后,其实并不能管好。因为一个国家巨大的药品生产经营体系,不是政府能够全盘总控的。这种管理思想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这种管理思维与整个国家的管理思维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管理方式不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一任药监部门领导是这种想法,下一任药监部门领导很可能会完全不认同这种管理方式。于是整个体系有被下一任领导完全抛弃的可能。而之前做的所有的一切将全功尽弃。而且,按现在的项目实施方式而论,下一任领导接手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很可能是一个难以收场的烂摊子。进退维谷。在这种情况下,其放弃这个系统,逃离苦海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白费。在推行这个系统的几年中老百姓多花掉的近千亿的开支,都将白费。

    这就是我认为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无用的观点。老百姓每年增加几百亿的开支,最终却并没有增加什么用药的安全性。那所有增加的开支都白花了。整个系统最终将徒劳无功。

    综上所述,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是无用的。中国应该停止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

   赵飚


 
栏目最新
  • ·美国Cryoport公司亚太区总经理戴宁先生专访报道
  • ·医疗器械两票制来了!企业如何绝地逢生?
  • ·刘小平:药品GSP与冷链管理
  • ·马建聪:新常态的医药流通变化——医药物流价值定位的思考
  • ·县乡村药品供应保障和监管信息化管理和监管信息化管理建设
  • ·医疗器械供应链的挑战与机遇
  • ·新形势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预测
  • ·怎样向第三方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 ·关于药品冷链航空运输
  • ·供应链配置难题——中国和印度制药行业的洞察
  • 推荐文章
  • ·API China
  • ·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
  • ·2018医药物流中国行·河南站随行企业征集函
  • ·2016国际医药供应链峰会在海口盛大举行!
  • ·第三届中国医药物流行业年会在海口盛大举行!
  • ·走进校园| 医药物流大讲堂圆满举行
  • ·Aramex和新桥制药公司成为合作伙
  • ·秦玉鸣会见RX360国际医药供应链联盟CEO Mark Paxton
  • ·全球67位医药供应链专家谈医药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DSV市场监测
  • ·“聚力突破,开创新局”丨思齐第三届医疗市场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