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上来就是颠覆医疗,医疗的本质不能颠覆。”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火热,也把所有行业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互联网+”行动更是被视为经济新引擎。在时代大背景下,移动医疗概念更是一度被追捧,成为社会热词。
移动医疗的重要目标是消除病人和医生,或者说治疗者和被治疗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无限的逼近零距离。现在,这个时髦的词汇,正站在关键的风口位置,也许一阵风就能把它吹上更高更远,也或许稍不留神,就出了偏差。
那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风这么大,移动医疗会被吹向哪里呢?来看看官方、医院方、资本方的精英们是怎么思考的。
官方:医疗的本质不能颠覆
当互联网改变医疗模式,推动移动医疗的诞生发展,会形成院内院外外两种场景。在医院内部自己做信息化,可谓医疗信息化,移动起来更方便。而院外的移动医疗,则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部分。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认为,院外的移动互联网力量正在不断改变医疗模式,导致移动医疗的领导者往往是行业外的人。这对院内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移动医疗呢?胡建平认为院内和院外的力量要结合起来。同时他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思考移动医疗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对医疗服务产业的特殊性、复杂性有充分的认知。“不要上来就是颠覆医疗,医疗的本质不能颠覆。”
其次,移动医疗的健康发展要符合整个医疗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三个方面,移动医疗还需要很多制度和法律法规来完善。对移动医疗的应用还需要监管。
医院方:发展要全面,数据要深入
移动医疗与大数据的应用,是相互协作的。而作为传统的一方,随着医院信息化的积累,医院在数据方面更占据优势。如何整合数据,从而更好地适应移动医疗的发展,成为医院为代表的院内人要考虑的。
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移动医疗专委会委员刘帆认为平台对于主治医院来说,系统集成,业务流程的集成和数据集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那么在移动医疗发展中医院要如何应对?
刘帆认为,第一是发展方向要全面。“我们不仅要做院内的东西,还要做院前院后,不仅做疾病的东西,还做健康的东西。”第二数据的收集要深入。对一个人自完整数据不仅仅是临床数据,还包括公共卫生数据,包括环境数据,保险的申报数据,包括基因组学的数据,移动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家居的数据,这个是围绕着组织数据。
资本方:最在乎的是医疗,不是移动
移动医疗的火热,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追捧。
但互联网概念似乎可以用在每一个行业,但是怎么样结合,怎样落实是包括医疗等所有行业要考虑的。对于一贯注重理念的资本方,会如何看待移动医疗呢?
北京中融鼎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白峰认为,目前投资机构对于医疗,尤其是移动医疗的兴趣很浓。
他也坦言,尽管目前投资市场对概念和理念很关注,但是就移动医疗这一块,最在乎的应该是医疗而非移动。投资一个领域,关注的是最终实际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而移动医疗的本质就是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