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2017年发布的新药批准(包括1种疫苗)有57种,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为2000年代中期以来最高水平。根据这些药品的官方标签(包装说明书),57种药品里有28种药品(占比49%)是温度敏感型产品,23种需要冷藏(2-8°C)储存和运输。另外五种产品需要低于零度或超低温存储。
那些需要超低温存储的产品对于物流供应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通常会尝试在他们的操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标准化的操作。一种产品 - Grifols的纤维蛋白密封胶 - 需要在-18°C(0°F)下储存。另一种(Biomarin公司的Brineura产品)需要-35至-15°C的温度区间。有三种细胞/基因疗法被批准,并且这三种疗法都具有不同的温度规格:Spark Therapeutics的Luxturna(-65°);诺华公司的Kymriah(-120°C,需要液氮蒸汽); Kite Pharma的Yescarta(-150°C,更接近液氮温度)。这种情况说明了每种药物都需要特别定制的服务。这些不是第一批需要低温服务的产品(临床试验中的许多生物样品需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深度冷冻,以及一些生物组织产品,技术上来说属于医疗器械)。值得强调的是,其他23种冷链产品需要保持不冻结才能保持其功效。
大多数非冷链产品都使用美国药典(USP)的储存指南:20-25°C,在15-30°C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偏移。但有些指定的范围是2-25°C,其中一种药品只写了“30°C以下”,但不能冷冻。
医药商业杂志估算2017年全球冷链药品总额为2830亿美元,总市场规模为1.17万亿美元,增长速度约为整个医药市场的两倍。
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观点:
去年FDA批准的药品中有一半都需要冷链存储和运输,这说明了美国生物制药的蓬勃发展。同时,这也一定会带动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随着生物制药,临床诊断,疫苗,CRO,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美国药品的冷链物流会迎来更大的市场。
中外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存在明显差异,且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成本整体偏高。据相关公开数据整理显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成本占销售总成本的12%,与美国相比,是美国的4倍。并且,我国平均流通费用率高达12.56%,而销售利润率却仅为0.6%,与美国3%的医药流通费用率和2.4%的销售利润率相比,相差甚远。但是随着全球医药市场高端生物制药比例的增大和临床试验,CRO的发展,以及药品供应链的全球化,也必将带动中国药品冷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