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作为全球抗肿瘤药物领军企业,2016年以销售总收入504亿美元的姿态挤进了跨国药企TOP3,增长率为4%,这归功于该企业的三大抗肿瘤药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一路攀升。
2017年,肿瘤免疫疗法持续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其中默沙东公司的Keytruda和百时美公司的Opdivo,在PD-1药物中已经获得广泛的运用,同样作为PD-1抑制剂的罗氏atezolizumab,目前在中国已经进入了III期临床。
罗氏作为全球抗肿瘤药物领军企业,2016年以销售总收入504亿美元的姿态挤进了跨国药企TOP3,增长率为4%,这归功于该企业的三大抗肿瘤药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一路攀升。2017年,Avastin(阿瓦斯汀)、Herceptin(赫赛汀)、MabThera/Rituxan(美罗华)的销售额是否会有新突破呢?
销售表现稳定,抗肿瘤药再创新高
根据罗氏2017年2月公布的2016年度财报显示,企业全年总销售为506亿瑞士法郎(按固定汇率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其中,制药业务销售收入391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3%,诊断业务销售收入115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7%。
从药品销售的地区分布看,罗氏在美国地区的销售为185.9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3%,销售增长主要由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构成的HER2产品组合贡献(+4%),诺适得(-10%)与贝伐单抗(-5%)由于竞争压力及新疗法不断出现而销售持续下滑,达菲(-14%)则因为美国处于流感弱流行期而销售疲软。新药如IPF治疗药物Esbriet(+44%)、PD-L1单抗新药Tecentriq和肺癌新药Alecensa在美国市场也有不错的表现。
罗氏在欧洲地区药品销售增长4%,销售主要由帕妥珠单抗、托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及曲妥珠单抗贡献。罗氏在日本地区的销售仅增长1%,主要由于政府药品降价影响,扣除药品降价因素销售增长为6%,日本市场销售增长主要由达菲、Alecensa以及骨质疏松药Edirol贡献。
其他地区中,中国市场的贡献最大,销售同比增长6%,达到17.21亿瑞士法郎。中国市场销售主要由赫赛汀、美罗华及阿瓦斯汀贡献。
从治疗领域看,抗肿瘤领域是罗氏最核心的业务,销售主要由三大王牌Avastin(阿瓦斯汀)、Herceptin(赫赛汀)、MabThera/Rituxan(美罗华)贡献。
此外2012年上市的HER2/neu受体拮抗剂的Perjeta(帕妥珠单抗)也表现抢眼(同比增长26%),该药物是罗氏为应对赫赛汀专利到期受到生物仿制药的竞争威胁而推出的产品,在国外已成为HER2阳性的一线治疗方案,该药在国内仍未上市,但已经批准临床,三期临床进行中。
罗氏2014年获批用于减少生物仿制药对美罗华带来冲击的新药Gazyva也有显著增长(2016年销售额1.96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52%)。它是FDA授予“突破性疗法”称号的第一种药物,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
国内销售稳步上涨 TOP10产品7个为抗肿瘤药
罗氏2015年在国内市场(包含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终端,下同)中销售额为142亿元, 同比上升约7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将维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约6个百分点。
2015年罗氏制药在国内市场产品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领域,市场份额高达8成,主要产品有利妥昔单抗、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吗替麦考酚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等,其次为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和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国内市场的用药特征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肿瘤领域巨头,罗氏制药在国内市场前十品种中,抗肿瘤产品占据了7个席位,前三位分别是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与卡培他滨,在国外销售额最大的贝伐珠单抗在国内销售仅排在第5位,在国外已经属于衰退品种的卡培他滨、吗替麦考酚酯、头孢曲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等在国内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显示国内用药格局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3至5年的代差,但从变化趋势看,卡培他滨、头孢曲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等产品销售占比将进一步缩小,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产品销售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两大核心产品已进入国内III期临床
罗氏在国内目前两个在申请批准上市的抗肿瘤品种,分别是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帕妥珠单抗和被寄予厚望的用于治疗膀胱癌的PD-L1单抗新药Atezolizumab,两个药均已获批临床。上述产品会否在2017获批上市,我们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