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药政策频发,但一份看似与医药不相关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政策引导下零售药店如何转型获利更大
虽然这不是一份针对医药或者药店行业的专门文件,属于针对所有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指导性意见,但从中不难看出零售药店在其中的重要性。
《指导意见》中的十大任务中有三大与医药零售业具有直接的联系,包括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和批发零售服务。当医药分开的呼声日趋强烈,药店作为健康商品和服务的提供终端,健康服务的大部分任务将由药店来承担。当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服务不可避免地需要药品和药学服务的支持。作为药品零售的主要终端之一,药店在深入社区的功能上将越来越重要。
我们经常会抱怨很多政策性文件停留于空洞无物,但本次《指导意见》中的很多提法都非常明确、具有实际的指导性作用,尤其对传统药店的转型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引。
首先,《指导意见》指出,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需求。传统药店满足的是病患买药的需求,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常健康人群同样有进店需求,而且进药店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买药这一个需求就能满足的。
从美国、日本、欧洲的经验看,药店除了销售药品以外,把更多的经营空间留给了非药商品。在日本,药妆能让爱美人士光顾;在欧洲,保健食品能满足健康人群的膳食补充;在美国,生活便利品让家庭主妇能够进行“一站式”购物,多元化的商品结构才能满足多元化的新需求。难道我们的药店不应从这简要的一句话看到发展方向吗?
其次,《指导意见》指出,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拓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渠道。马云们一直在创造奇迹,“双11”当天,仅天猫就创造了912亿元的天文数字,说明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加速运用,正不断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传统的药店等客上门,覆盖半径不超过1公里,已经很难满足庞大数字化生存方式消费人群的需求,必须拥抱互联网、融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以此来改变我们的健康商品和服务提供方式,把传统药店面向的中老年消费人群改变成所有需要健康的人群,包括年轻人。
再次,《指导意见》提及,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扩展了生活性服务消费新空间。传统药店的分布重城市轻郊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很多农村变成了新型城镇,当旧城区被改造后,很多城市变成了人口密度不大的休闲商务区。传统药店的分布需要及时改变策略、调整方向,向着能够覆盖更广大人群的新型城镇和城乡结合部发展。
仅以上海为例,曾经不可一世的盘踞在最繁华商业街的一些大药房如今地位岌岌可危,反观曾经被市区药房看轻的那些郊区连锁,现在蒸蒸日上、风华正茂。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让浦东**堂这样的区域性连锁不断发展壮大,人口的快速导入区松江区中的余**药房蓬勃发展、令人羡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改变人口的分布,零售药店必须跟随这一国家战略,只顾埋头拉车的后果将非常严重。
另外,《指导意见》还明确,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放在最后,但同样重要。笔者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方的药店,看到的现象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传统药店几乎没有服务,传统药店只是药品的交易场所,停留在“市场”这一词语的第一层次概念。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药店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如果我们不提供任何像样的服务,怎么好意思称自己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呢?连服务内容都没有,就没法谈服务品质了,所以这方面是传统药店最为缺乏、最需要提升的。看看行业外的企业海底捞,硬是依靠服务将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餐饮细分行业做得生龙活虎。再看看大洋彼岸的Walgreen,便利服务、医学服务、药学服务、信息服务等应有尽有,让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得到一站式的满足。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传统药店的转型方向就是健康商品多元化、零售技术信息化、门店布局城镇化、药店服务品质化。
很多时候,我们不太重视中央各部委的各类红头文件,好像离得非常非常遥远,通过《指导意见》的研读,至少我本人改变了对政府发文的看法,政府发文并不远离市场、并不远离群众,这让我再一次领悟了“开卷有益”的含义。(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