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挂号网做了四件事和个人解构

挂号网做了四件事和个人解构

2015/10/15       环球医药网   

    这两天,挂号网有点被刷屏的感觉,细思之,大概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移动医疗已经很久没有大新闻了,第二是此次融资额3.94亿美元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字,君不见“被黑”的美团在使劲气力的到处吆喝。第三是已经有所降温的移动医疗,突然爆出这么一个吸引眼球的事件,对于追求“新闻”的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素材,同时对于在移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的从业人员也可以算是个兴奋剂。

  挂号网做了四件事情
  第一,发布融资消息,提振士气和行业影响力。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3.94亿美元,从融资规模看,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占股比例,但挂号网怎么也算是家大公司了。
  第二,更名。由挂号网更名为微医集团。由一个公司变成了集团,听上去也更加高大上,可以出去更好的“忽悠”。当然为什么不继续叫挂号集团,个人认为因为挂号在整个医疗服务中只是一个开始,听上去也不高大上,而且容易使人形成思维定势,就是一个做挂号的公司。这与其想在整个医疗行业有所建树的“野心”不匹配,而目前医生集团风正起,医疗的核心也是一个“医”字,所以更名“微医”更适应时势,更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第三,就是业务调整。形成三个业务品牌,挂号网(guahao.com)-微医集团的Web入口;微医(We Doctor)-微医集团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微医ACO( 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tion ,责任医疗组织)-微医集团的健康保险体系。此外,挂号网于去年收购了复星医药旗下的金象网,在医药电商领域也有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三大战略,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即在在现有全国1600家重点医院、2800组微医团队的基础上,微医集团将响应政府号召将微医平台连接的全国优质医疗资源迅速向基层下沉,计划用15个月的时间连接100万基层医生,将微医平台发展为“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投资1.5亿美元(从本轮融资中投入9400万美元,从公司储备资金中追加5600万美元)在全国与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为1亿1000万微医集团用户提供线上线下闭链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保障;推出“责任医疗计划”,在现有超过200万健康险用户的基础上,推出微医“责任医疗计划”(微医ACO),为亿万家庭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保障。
  第四,造势和宣传,都被刷屏了,就不用说了。
  说说业务
  (1)挂号,这个其实不用多说,整个医疗业务链的起点,在医患两端实现了患者的聚集,是一个流量入口,且带有一定的收益,是整个业务的基础。
  (2)微医,根据挂号网相关人士的介绍,期望结合挂号网打造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目前主要功能是提供了医生间一个协同交流的平台,可以尝试构建虚拟的“医生集团”,根据官方介绍目前有2800组医生专家团队,而且受到了医院和医生的青睐。在医患两端实现了医者的聚集。
  (3)微医集团的健康保险体系,既然患者和医生都有了,在业务构建过程中,就需要有支付,在国家医保目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公开接入的情况下,探索构建自己的支付体系也就成了必然选择,这方面无论是春雨、阿里健康,还是从保险切入的平安都在积极探索该方面的业务。当然更大的野望可能是打造互联网医疗保险,君不见主打互联网医疗保险概念的Oscar Health两年之内获得四轮融资,总共融资额达到3.25亿美元,而最新的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不过Oscar Health的发展建立在美国相对有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和保险市场基础上,而在中国目前以国家医保和公立医院为主的的医疗服务市场是否可行,还有待观察, 不过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后,无疑开了一道小口,虽然目前还有待国税总局相关具体执行政策的落地,但布局总体还是可以的。
  (4)互联网分级诊疗,此次融资的3/4的钱都用来干这个事儿,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的分级诊疗本身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技术、资源、信息获取等方面大型知名医院具有天然的优势,造成了虹吸现象。具体为村/镇卫生所(院)——县级医院——市级(地区)医院——省会医院——北上广知名医院,由于交通的发达,对于一些重特大疾病、疑难杂症基本简化为县级医院——省会医院——北上广知名医院这样三级,大众看病难、看病贵主要体现在异地看病的这件事儿上,因为异地看病一定是大病、难病,这就意味着花费一般比较大,同时还有相关的家人、亲属陪诊花费,人生地不熟带来的诸多不便,肯定没有家门口看病舒服。而要家门口看病,就需要解决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但由于病人基数的问题,县级医院医生肯定没有省会三甲医院的医生、专家更有经验,那么如何实现诊疗沟通,就得借助远程医疗,而移动医疗的兴起,特别是病历电子化,无疑为医生间沟通提供了基础,一定程度上说远程医疗需要社交,微医无疑想做这件事情,在沟通的情况下如果当地无法解决,那就转诊,一个方向是体制内转诊,医生通过挂号系统直接转向上级医院或者关联医院,比如医联体。另一种转到体制外,比如现在的医生集团,而微医集团投资1.5亿美元(从本轮融资中投入9400万美元,从公司储备资金中追加5600万美元)在全国与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并推出“责任医疗计划”,构建线上线下闭链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保障,无疑是为体制外做个铺垫和尝试。
  总而言之,挂号网内心中至少蕴藏着一个自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闭环的野心。
  (文/医谷 刘思 欢迎交流指正, 微信号 Gfashion E-mail:kuma_guo@126.com))
  医谷+
  挂号网的前世今生
  2010年-2011年:政策红利,起步上海
  2009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最终稿,要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开展实名挂号服务,同时允许在不收取服务费的前提下,公立医院和第三方中介合作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当时的廖杰远正面临中国绿线创业受挫和团队转型的压力。凑巧的是,其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刚好可以帮助医院搭建挂号所需的系统架构以及服务。于是,伴随政策红利,2010年3月,廖杰远带领团队转型成立挂号网。
  到2011年底,上海全部三甲医院接入挂号网。廖杰远当时总结挂号网在上海成功的两点经验就是:①政策利好。2011年卫生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医院贯彻预约诊疗。②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提供了技术基础。大量需求如检查检验报告推送、院外候诊、即时挂号等都能通过手机解决。
  2012年-2013年:获得融资,低调发展
  这一阶段的挂号网格外低调,廖杰远在获得腾讯投资后的采访时承认,2012年,挂号网获得过2200万美元融资。可以想见,这一时期的挂号网正在以上海为基点,默默耕耘全国市场。这一年,挂号网受北京市首医委的委托,与联通114共同为全市66家三级医院建设并运营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2013-2014年:山穷水复,转战健康领域
  发展三年之后,挂号网已经在全国多省市落地,挂号网已成为上海市医联预约平台指定预约网站,同时也是江苏省集约式预约诊疗平台指定预约网站。但随着覆盖面积渐广,其积累的一些问题于2013年集中出现。2013年4月,传出资本方撤资的消息,挂号网一时元气大伤。
  总结起来,此次变动无外乎三个理由:
  ①黄牛难绝。自2012年8月以来,挂号网屡次对黄牛封杀收效甚微。致使在线挂号这一便民服务沦为黄牛的工具,反而加剧“号荒”。
  ②免费预约成本较高,没有盈利模式。无论是电话预约还是网络预约都需要一定的运营成本,而对于“号源”这种公共资源,公司是不允许加价或者收取服务费,因此公司的盈利模式无从谈起。
  ③各地政府政策不同。2013年4月,挂号网尝试与淘宝网合作,在其平台上提供北京挂号平台的链接。但这一做法很快被北京市卫生局叫停,称“任何网站、组织和个人不得对公益性、非营利性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进行商业利用”。
  当时的挂号网开始尝试向健康管理领域发展。其主要提供的服务有两种:一种是和中国移动、百度等平台合作,向公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另一种是通过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如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全科医生咨询、诊后康复指导等。彼时挂号网共计为18个省份的692家医院提供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和医疗支付等服务。
  2013年9月。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风和投资董事长,现挂号网执行董事长吴炯,在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健康中国行”启动仪式中表示,挂号网正在打造一体化的服务链条,并扩大区域覆盖面积。其一体化服务体现在:“诊前”帮助患者“找对医生挂到号”;“诊中”通过支付解决方案,让患者“就医不排队”;“诊后”通过医患沟通工具实现“医患沟通零距离”。
  2014年-至今:重塑产业链,极速前进
  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了来自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复星集团、晨兴创投、启明创投共计1.062亿美元的融资。拿到新一轮融资的挂号网似乎找到了感觉,全力进行布局新产业链。
  布局一:成立微医集团
  获得1亿美元融资后,廖杰远就公开表示要开发“微医”项目。2015年3月,“微医集团”(WeDoctor Group)正式面市。其新产品是集挂号、电子病历、支付、医患联系等服务于一体的微医App。微医集团可以通过微医App实现一定的分级诊疗。
  到2015年9月底,已经有2800多组专家团队入驻微医,跨越64个主要学科。根据廖杰远的计划,2015年底,微医集团将组建5000组“跨区域、同病种”的医生协作组织,聚集30万医生和1.5万名医护分诊人员。
  布局二:健康险+商业保险
  从2013年开始,挂号网就在尝试进入健康管理领域。针对患者端,其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面向用户的定制化健康险;针对医生端,挂号网和泰康人寿于2014年10月共同推出“医者无忧”保障计划;2015年7月,挂号网和众安保险合作推出医师个人职业责任保险。
  合作的意图显而易见,一方面,挂号网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可以把挂号网的服务作为保险的一部分,推广给用户。
  布局三:收购金象网,与复星医药深度合作
  2015年1月,挂号网完成对金象网的控股。5月28日,挂号网又和复星医药达成线上线下O2O联盟战略合作。廖杰远对于收购金象网一举曾表示,金象网可以借助挂号网的患者流量,带动药品销售;同时,作为线上门诊药房,金象网可以和挂号网已有的就诊服务结合,最终可以实现流量与需求的转化。
  金象网起初是金象大药房的线上平台,后几经转手最终由挂号网和复星医药控股。金象网在被收购之前非常低调,被业内成为“医药电商里的豆瓣”。据称,其80%的收入都来自于药品。
  金象网现任CEO芦子贵表示,收购金象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精力放在团队建设和供应链的重塑。10月底挂号网和金象网的融合版将面市,届时,挂号网的“医”+“药”将全面打通。
  布局四:建立乌镇互联网医院
  7月21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启动,乌镇当地医院将借助挂号网的平台,实现挂号、诊疗的互联网化。其具体操作流程为,病人在挂号网上完成挂号、预诊,再到线下进行面诊,通过线下医生问病史、查体、检验等,最后诊断结果传回到网上平台,由线上高一层级的专家医生进行复诊。据悉乌镇互联网医院将于10月投入运营,通过此方式将连接挂号网平台上1500家重点医院的17万人以上的专家医生。
  布局五:与三替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三替健康”和“微医365”
  9月11日,挂号网与线下的家政集团化企业三替集团在杭州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三替健康”和“微医365”。三替健康的前端接入挂号网的就诊/转诊服务,后端接入三替集团的家政服务,可为异地就诊或转诊的患者提供导医、临床陪护、居家陪护、健康咨询以及相应的交通、住宿等服务。“微医365”将作为挂号网浙江健康专区的运营商,负责专区以及其他服务。
  此番跨界合作强化了挂号网的线下能力,打通其online到offline的闭环。至此,横跨诊前、诊中、诊后“医+药+险+陪护”模式版图逐渐清晰。
  挂号网已经不再是“挂号”网
  总结来看,2010-2013年的挂号网主要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意在促进信息对称;2014-2015年,挂号网优化流程着重提升就医体验;2015年以来,挂号网的重心转移到分级诊疗和团队医疗上,优化资源配置。
  挂号网的转型自然是跟随政策变动。2015年4月1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在第十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须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70号文提出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鼓励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分级诊疗服务。
  挂号网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打通药品、医院、医生、患者、保险五个重要节点,现在的挂号网已经不仅仅是为“挂号”而生,因此网传挂号网将改名也不足为奇。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疗行业将焕发新的生机,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移动医疗公司和挂号网一样,可以早日跨入“独角兽俱乐部”行列。
  (该部分转自亿欧网)
  挂号网廖杰远9月28日访谈实录
  廖杰远:谢谢各位老师们。我简单和朋友们交流三个问题。第一挂号网为什么更名成微医集团;第二挂号网的互联网分级诊疗怎么来做;第三微医集团的责任医疗计划怎么来做。
  挂号网从创建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一直在为每一个普通老百姓考虑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我们进医院的第一个门槛是挂号。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专注在挂号服务上面。当然我们也知道,挂号是为大医院提供服务的。在这几年,我们一直专注为中国大医院提供以预约挂号开始的流程优化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了全国24个省,超过1600家医院。
  在点点滴滴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如果全国13亿老百姓首选的目标都是奔一千多家大医院的话,大医院流程优化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只会起到一定促进,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在于中国医疗资源怎么有效配置、有效的运用。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开始向基层下沉,向基层医院、向基层医生下沉。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大医院的资源和基层医院的资源有效均衡应用。事实上,挂号网的名称定义和内行外延已经不能囊括我们现在所做的探索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微医一直是挂号网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到目前为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开始成为我们的主平台。我们也期望微医能像微信、微博一样,成为帮助老百姓就医的一个基础工具。所以在征求很多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建议上,我们把挂号网更名成微医集团。
  朋友们会特别关心分级诊疗。国家目前把分级诊疗提到了一个很重的高度。但是我们知道,分级诊疗面对的不是一个单点问题,面对是整个医疗体系的资源均衡应用的问题。这个问题挂号网在其中能够有什么样的创新,能够有什么样的突破,这也是一直在探索的话题。
  我们会看到,一些基本的数字让我们会比较轮廓的看到今天中国医疗体系的缺陷。在美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是2.42名。在中国,如果不加上146万村医,中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是2.06名,如果加上146万村医是3.15名。其实,这个数据跟我们很多直观感受并不一样。我们每千人拥有的医生并不比美国少,但是为什么老百姓会觉得看病过程中这么不容易呢?
  实际上有另外一个数据能够告诉我们,在美国和英国,超过80%的首诊是由家庭医生来完成的,而中国现在没有家庭医生,如果我们把社区医生当成我们的统计口径的话,我们到目前为止只有8%的首诊,是通过社区医生来完成的。
  三甲医院的定位是教学科研和疑难症的诊治,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全科加专科的分工协作体制。到目前为止,三甲医院既承担教学科研疑难症的诊治,同时事实上又成为了一个超大型的社区卫生中心。老百姓在选择医院的时候,哪怕是头疼脑热、伤风感冒,往往有条件首选都是三甲医院。这也就导致,三甲医院门诊量过一万五、过两万的不是个别,超大型三甲医院甚至一年三四百万、五六百万的门诊量。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日均门诊量只有一千一到一千二左右。
  在这么大的门诊量下面,中国三级医院拥有的医生数量大概占所有医生数量的10%左右,但是过去一年承担了46%的医院门诊量。我们今天会看到,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和充分发挥,而大型医疗机构和专家们始终是在超负荷运行。
  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核心是“双下沉,两提升”。吸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把有丰富经验医疗人才下沉。难点是两提升,第一点是如何提升基层医生专业经验,第二点是如何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满意度。其实这个问题是整个医疗体系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整个医疗行业越来越明确的共识。
  作为医改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分级诊疗没有一个本质性的突破,我们医改也很难有本质性的突破,老百姓真正看病难的问题很难有本质性的缓解。作为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根本促进的话,实事求是来说,互联网医疗对这个行业价值贡献也是非常有限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去年提出了互联网分级诊疗,在今年年初,以团队医疗的方式先行开始进行探索。这个探索给了我们非常大鼓励。3月28日发布团队医疗,4月20日第一个专家团队的上线。到目前为止上线的专家团队超过2800组。这2800组里面包括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吴孟超院士,还有国医大师等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带领他们的团队在使用微医平台组建自己的团队,在互联网进行团队协作,辅导着他的团队成员。
  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团队医疗确确实实对双下沉起到了过去传统手段没有达到的效应。它的效应在于,第一通过互联网把大专家的经验能够在不受时间、不受空间制约的情况下,能够培训和辅导基层医生。基层医生哪怕在边缘地方,如果在临床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困惑的疑难问题,随时可以拿出来跟团队里面更有经验的其他专家和医生交流讨论。
  在就诊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必须需要会诊和转诊的病例,基层医生可以非常高效的完成会诊和转诊。会诊手机对手机就可以完成,转诊通过微医平台也可以便捷完成,直接转诊到2800多组专家团队的学科带头人。这种方式确实立竿见影的提升了基层医生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老百姓认为我最方便的能够找到我身边的医生。
  当然,我身边的医生是否能够完成的解决我的问题我不知道,但是我会能够知道,如果有需要,他后面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在支撑他。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请专家团队任何一个成员在线提供协作,也随时可以把我转给我自己本身可能很难获得的大型医疗机构,真正学科带头人的真正的手术和帮助。
  所以团队医疗在刚开始推出时,我们主要通过把平台介绍给专家,通过专家来组织他的跨医院、跨区域的团队。后来有相当一部分三甲医院院长,看到团队医疗平台对提升他们学科建设很有帮助。在全医院推广我们的微医平台。
  前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的卫计委,看到基于互联网的团队医疗平台,实质上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平台。在分级诊疗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双下沉、两提升”,恰恰通过互联网的团队医疗平台是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的。现在一批地方卫计委把微医平台作为他们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的一个主抓手。所以现在每周新上线的专家团队都超过了几百个。
  在上来速度越来越快的专家团队里面,我们在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精确分诊。医疗决策是专业度非常高的决策,也是一个最难的决策。真正要提升诊疗效率,精确分诊是一个前提和难题,美国梅奥诊所是全世界最好的医院。这个医院创建第一天开始,所有病人进入医疗体系都要到梅奥分诊体系,梅奥的分诊体系都是资深医生做分诊的。
  过去我们缺失这样一个分诊环节,过去几年做预约挂号的时候,我们最痛心的是经常看到,患者好不容易挂到专家号,但是专家告诉他说你挂错了,不应该找我,或者专家给你一个基本的检查检验,结果拿出来以后下周才能约到专家的时间。实际上不管对医生的资源还是对患者的时间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而精确分诊恰恰是一个很难的难题,谁来做,怎么做?我们是每一个专家团队都要求,我们也帮助和培训每一个专家、我们团队都培训了不少于三个分诊人员。这个分诊人员全部是医院专业人员,主要是所在专家首批专家的专业的医生或者是专业助理,给他们提供一个便捷的后台。患者需要就诊的时候,把自己的症状组数过去的检查检验报告,拍照上传就可以了,在后台是由专家团队的助理帮他做精确的匹配,我们专家团队的助理,一个专家团队不管是有几十个、几百个组员,这个助理是最了解的,这个匹配效率是最高的。
  短短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到目前全国在互联网已经形成了超过六千名的专业的分诊团队,到今年年底,我们预计会完成超过5000组的专家团队上线,这里会超过一万五千人的专业分诊团队,现在他们已经越来越有经验了,其实他们做一次精确分诊的时间就在一两分钟,稍微慢一点是两三分钟,所以我们在不断延展的专业分诊队伍帮助医患之间做精确的匹配,从过去老百姓挂号是按照时间优先、按照排队的原则挂号的,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是按照对症、按照病情优先、病症匹配,这实际上是团队医疗在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分级诊疗需要突破的一个医患匹配方式的改变。
  在这个地方,特别需要跟朋友们交流的是,挂号网在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工作之中,能做的事情和他的定位。挂号网在过去的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服务大医院,帮助大医院做流程优化,做预约诊疗。现在挂号网主要做的事情只是增加了两项,第一项从过去服务大医院,到服务大医院的同时服务基层医院,也在服务基层医生。第二件事情,帮助基层医院和大医院最有效率的实现转诊和会诊。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基础的事情,我们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定位,我们在服务医疗体系的过程之中,我们永远是个配角,我们永远在为中国医疗体系提供点点滴滴的基于互联网有效率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有效率的医疗服务的主体一定是医疗机构,一定是医生。而互联网在其中能起到的是信息同步,和资源均衡配置,让医患匹配更有效率。这是互联网的属性所能够决定的,互联网永远是一个工具,它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互联网工具,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来支持、提升、促进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我们也永远是一个配角。
  第三个想要跟朋友们交流的,我们提出来的“微医ACO”,就是微医责任医疗计划。当前医疗健康险其实全部属于医疗险。医疗险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医疗行为发生以后,给予一定的报销和赔付。它远远不是健康险,健康险的定义至少需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它能够给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的医疗服务;第二个,能够预见性的为你的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帮助你的用户实现健康提升;第三个是医疗费用的保障。
  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健康险基本都仅仅做了第三项,就是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医疗费用的保障,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去组织今天的医疗资源,来帮助用户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我所讲的这个高效的医疗服务应该是面向大规模的用户,而不仅仅面向少数的VIP的用户。只有你真正面向大规模用户的健康险的服务,才是真正有可能提升我们整个的健康服务的水准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和凯撒医疗集团合作和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奥巴马之所以对凯撒医疗集团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很重要在于:第一,凯撒每年发布十几项他成员的健康指标,这十几项的健康指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指标。我们会知道,当我们的家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健康管理组织,他能够帮助我的家人能够专业的显著的提升他健康水平的时候,这一定会程度你考虑的一个首选。
  第二,凯撒所提供的服务价格并不是高昂的VIP的价格,是普及性的价格。在美国,平均他的一个会员每个月支付的费用大概在500美金左右,按照我们消费水平的同等的大致对比,在中国也就是500块人民币左右,我们知道美国500美金每个月左右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价格,在中国500人民币也是普通老百姓所能够承受的价格。我们实际上在一个低廉的价格下面能够给老百姓提供:第一,高效的医疗保障。第二,能够真正的针对性的有效率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提升;再加上一个真正帮助老百姓能够做到没有后顾之忧的医疗费用的保障,所以它会得到大家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挂号网实际上在走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在为中国大医院提供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的服务;第二个阶段,通过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平台,既为大医院,也为基层的医院、基层医生提供医疗效率提升,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服务;第三阶段,我们根据中国家庭用户的需要,在有效组织现有医疗资源和健康提升和健康管理能力的同时,为今天中国家庭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的服务、健康保险的服务,这就是我们会提出来的我们微医的责任医疗计划的考虑。
  微医责任医疗计划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为老百姓提供三级医疗保障。在三级医疗保障中,微医并不是医疗服务的主体,医疗服务的主体是今天的医疗机构和今天的医生。微医在其中是一个信息和服务平台,它只是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够给老百姓按需定制,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组织而已。
  三级医疗保障的定义是,首先在三公里之内一定会有你的责任医生组。因为中国没有家庭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刚刚处于萌芽状态,我们会给ACO用户提供三公里内的医生组,这可能包括内科医生、儿科医生、中医生等。在微医平台的医生里面,你会选你觉得适合于你的情况的责任医生组,你随时可以见到他,你也可以随时在微医平台上和他交流,这个交流可以是语音的交流,可以是视频的交流,他对你的情况相当了解,相当于通过一个责任医生组提供一个类似于家庭医生的服务。这是第一级。
  第二级,通过微医平台,如果病情需要会诊或转诊到当地城市的三级医院,通道是畅通的,中间的服务是我们在提供的,但是服务疾病本身的医疗主体一定是当地的三级医院和三当地三级医生,第三如果确确实实是病情需要,需要转诊到某一个病种的学科带头人,我们团队也给你提供转诊的绿色通道,病情需要你可以最高效率的转诊到学科带头人那里。这样让用户真正可以获得这种踏实、高效的医疗服务的保障。
  第二项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做的:细分人群。我们针对我们用户的身体状况,了解我们用户身体状况的时候,包括健康体检、包括基因检测。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会形成真正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提升的方案,通过这种专业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建议,能够整体提升用户的健康水平,这是微医ACO现在所做的跟现在医疗险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个在现有医保基础上提供给用户另外一个补充医疗健康险,就是在医保支付额外自费的部分获得一个完全的支付保障。这是我们所设计的责任医疗计划的基本内容。事实上,这个工作从去年开始探索了,到目前为止责任医疗计划是通过和保险公司一起面对团体用户,也有一部分是我们和保险公司合作直接面向针对性的用户,到目前为止健康险用户超过200万。十月份我们会逐区域的,这里面很周期的取决于我们在每一个区域里面,我们医疗资源的服务的准备,我们会逐区域的面向当地的用户发布我们的责任医疗的计划。
  朋友们会比较关心我们另外的一个话题,事实上我们去年的融资真正的绝大部分的资金都还在账上,我们这次又做了比较大额的融资,这些融资的资金用途用在什么地方?
  在这里首要跟大家交流的是,作为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他所需要做的IT的准备。我们知道我们真正用微信的时候,我们很难感受到微信后面会有一个如何庞大的一个IT系统在支撑这个几亿用户每天的实时的应用的。而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医疗平台,就像我们刚才介绍的一样,医生和医生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有大量的实时的交流、辅导和协作在这上面的。这上面有点对点,有点对多的,有文本、有语音的,大量还是视频的。
  今天在平台上超过20万的专家和一亿一千万的用户,随着我们下沉到基层,我们所需要支撑的这个医生协作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我们所需要给用户提供的服务量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今天就是1200多号员工里面,我们的工程师将近400人,我们实际上最大的投入会在IT系统的建设和升级上面。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IT系统,才有办法真正能够支撑这个互联网的分级诊疗。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双下沉、两提升,两提升首要是能够帮助中国两百万基层医生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实际上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平台首先它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专业的培训、教育、辅导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IT保障和投入不会是一个小数。如果不能够把这个功能真正做到极致,这个互联网的分级诊疗是落不了实地的。当然,另外一个几百万的医生面向亿万的家庭提供服务的时候,有多少服务是可以线下完成的,当然也有多少服务是线上是可以很有效的完成。这是第一个需要大投入的地方。
  第二个,我们今天会看到互联是促进互联网资源最均衡的一个工具,但是它用户情况、老百姓的情况、医生的情况形成有一个过程,大家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互相之间使用到依赖,我们也要有时间、有投入形成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个就是我们的费用和资金要投入的地方。
  从过去一直到现在和未来,挂号网可能有一个特点,它始终在同一时间是专注在做一件事,这件事情一定是按我们的理解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最核心的一个痛点,我们1200多号员工,我们全力以赴,就专注在只解决掉一个能够通过互联网缓解老百姓在看病过程当中的一个难点,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够真正让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特别特别需要、也特别特别期待媒体朋友们的帮助。常说的有一句话,夏天的时候缝棉袄,冬天的时候做运动。挂号网一直以来也是一直在这么做,特别是现在在整个的资本市场的热度跟过去几个月有很大的不一样,在这个时间也正是我们沉下心来扎扎实实为中国的医院、为中国的医生和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互联网普及服务的时候,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提问环节
  1、挂号网融资消息出来以后,有很多人说挂号网从一个食草动物变成了食肉动物,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其他创业公司是否会有被吃掉的危险,未来会是生态共存的状态吗?请廖总谈一下您自己的想法。
  廖杰远:微医是食草还是食肉,客观来讲,这可能有一点的误解。我个人认为,整个医疗生态系统,不能简单按食草和食肉动物划分,更多的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共生长的生态系统。实际上,一个分工协作、共存共生的系统才是一个常态。
  在这个医疗生态系统中,挂号网的定位一直以来是一贯的。我们的定位就是做一个互联网基础平台。很多朋友和同行认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实际上就像我们过去一样,我们只能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那就是连接和匹配。
  第一,做医院和医院之间、医生和医生之间的连接,医生和环节之间的连接。因为只有把这个连接做透了,才真正提升资源配置和资源应用效率的。第二在连接的基础上,协助医患之间、更高效率,更精确的匹配,我们做的是一个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平台。过去是、今天是,未来也是。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我们相对来说早一点获得了支持和资源,但是独木难成林。我们专注做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平台,我们希望能够跟其他很多应用,包括社交性应用、病种性应用和其他功能性应用,面向医生、面向医院的服务一起共存,一起协作。在整个医疗体系里面,痛点无数、难点无数,任何一个企业和任何一个创业团队,只要真正砸透、疏解一个痛点,一定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也一定会得到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认可。我们愿意一起共同帮助老百姓与点点滴滴的缓解看病难,帮助医疗体系通过互联网点点滴滴提升效率。
  2、通过建立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有助于缓解目前怎样的就医难题呢?
  廖杰远:互联网对今天中国医疗体系的促进,第一个阶段是在于协助大医院缓解“三长一短”的问题,“三长”就是排队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挂号时间长,通过互联网把医院窗口外移到每一个患者的手机上,这是可以有效缓解的,过去几年我们一直点点滴滴地做这个工作。第二个难点是促进今天中国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均衡应用。在一点上,互联网独有的属性能够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就是真正把我们的医疗资源、优质医生的经验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生的经验,有效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互联网在这其中确确实实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达到政策优势所达不到的效果。我们全国数十万的医生通过互联网组建自己的专家团队,这个团队可以下沉到最基层的医生上面去,延伸到最偏远的地方进行同学科、同病种之间的交流和培训协作。这样的交流协作是非常有针对性、非常高效的。一个偏远地方的基层医生通过微医平台,可以获得领域里面最好的专家的帮助,与大量同行业的师兄师姐进行协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经验,也可以提升患者对他们的信任度,这是资源、经验和时间的有效结合。
  第二是医患之间的精确匹配,第三是如何通过在线对亿万家庭提供更深入、更高效的服务,这些都是互联网所能够发挥的一个独特的作用。
  3、分级诊疗目前可能会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患者对基层医生的信赖度问题,接下来微医在医生的培训上和基层服务能力上具体会怎么做?
  廖杰远:这是我们推行分级诊疗最核心的一个难题。现在老百姓都是信任最大的医院和最大的专家,这是十亿老百姓看病难的最大症结。怎么让老百姓从信任专家到信任身边的医生,中间要有一个长期的、创造性的工作要做。
  我们分几个步骤:第一,帮助老百姓默认的大专家(学科带头人)组建跨医院、跨区域的协作团队。这个协作团队我们会往基层下沉,尽量把更多的基层医生吸纳到学科带头人的团队里面来。我们在全国各地得到各地卫计委的大力支持,各地卫计委实际上已经把我们平台当成实施分级诊疗的主要抓手。首先一个基层医生可以选三到四个专家团队,我们也要求专家团队必须要有义务带这个基层医生。通过这个组织,实际上是帮助基层医生既有了工作协同,又得到一个有经验的专家的长期辅导、帮助和培训的机会,真正有效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能力。如果基层医生碰会诊、转诊的难题,团队协作之间的绿色通道是非常顺畅的。对老百姓来讲,你会看到医生后面有一个强大的专业组织在支持和帮助你。这是我们前期在做的工作。
  第二个,精确分诊。老百姓把自己的症状主述提交给专家团队而不是提交给某一个医生,由专家团队助理(目前全国有六千个助理,到年底会超过一万五千个助力)来进行分诊,这些助理对专家的擅长非常精通。华西医院这两年就在推行团队医疗,到华西医院挂某一个团队的号,团队分诊台根据病情来匹配医生,如果连检查检验都没有做可能会匹配初级的医生,初级医生做了检查检验以后,他认为这个病症需要大教授做诊断或做手术,他直接会帮你安排好,这样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很有效率的。我们只是正在把这种模式规模实现而已。
  中国老百姓往往有一个习惯,当他认可一个大专家时,他很容易认可这个专家的团队助理及给出的建议,这个建议是根据对症和就近的原则来推荐就近的医生,这个医生可能是一个基层医生,你也会有很高的信任度。因为你知道,这个基层医生后面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在支撑,你的信任度会显著的提升。我们通过这样分步骤实施的方式让中国老百姓过去认可大专家,到现在认可专家团队成员这种方式来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当然,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信任度的前提是通过团队医疗来提升基层医生专业能力和经验。
  4、两个问题:第一,请问挂号网能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社区医疗类型的设施和家庭医生是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希望更多的患者在小诊所而不是大医院就诊。您创办微医的初衷是不是因为政府改革?
  廖杰远:谢谢。您问的这两个问题,我还是试图用最原始、最简单的体验来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我自己当时是无知无谓的投入到互联网医疗。因为用9个月时间带着家里一岁半的小孩子在中国医院辗转的痛苦经历,给了我极致的触动,我希望通过互联网能够点点滴滴改变老百姓今天看病的难点和痛点。我觉得我们稍微幸运一点,第一个,从第一天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改变过方向,也没有改过路径,我们只是点点滴滴的顺着老百姓的痛点做努力,我们只是从这个地方开始,从一个点慢慢到一条线,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过程之中,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持续的积累,不走弯路的原因,我觉得这是在创业过程相对比较有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做法。能够持续积累、不走弯路,是因为我们无论在最难的时候还是在最顺畅的时候,始终都是牢牢的盯着老百姓的核心的痛点。
  第二,我觉得稍微幸运一点的事情是我们在试图通过互联网缓解老百姓痛点的过程之中,正好跟国家的政策产生了协同和匹配,2010年我们刚开始做预约挂号,那时候真的很难很难,我们其实是不断跟医院交流,为什么做预约挂号,预约挂号可以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改变和什么样的就诊流程,2012年底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预约诊疗的促进办法,把预约诊疗列入到医院的考评当中,确确实实帮助我们市场教育和沟通的效率大幅度的提升了。去年的时候,我们又让所有的同学专注在探索通过互联网实现分级诊疗。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确确实实也没有能够预计到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需要构建分级诊疗的这样一个就医的格局。9月11日的国务院发布文件,在全国要推进分级诊疗,而且重点强调互联网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去年的时候我们集中精力专注做这件事的时候所没有预料到的,只能够说,我们所看到的痛点也是国家所看到的痛点,实际上真的盯着老百姓的痛点和行业的痛点,这个积累是比较有效的积累。
  第二个,在中国确确实实我们会看到,在中国二十年,我们在大型医疗机构的建设上,其实投入很多,但是在基层的建设上是很不够的,我们会看到真正有效率的医疗体系一定是全科+专科,基层+大型中科的医疗机构,应该是大部分的首诊首先要通过基层的,当然基层和专业的大型医疗机构之间要形成有效率的协作和协同,这是我们会看到国际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医疗体系通行的一个做法。
  从微医来说,我们知道微医,“微”其实是移动互联网的缩写,当然它也是希望能够点点滴滴服务老百姓的经验,我们希望从挂号网到微医,是从过去主要服务大医院,到今天持之以恒服务大医院的同时,也能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希望协助大医院或者能够让她专注在对证病人,希望能够帮助很多基层机构实现原先没有专业能力、没有专业资源的协作,我们作为一个中间平台,希望能够让大医院的资源、大专家的经验帮助到基层医疗机构,帮助到基层医生共同一起面向中国老百姓,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谢谢!
  5、现在医联体有利益分配的问题,哪怕有政府的推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在微医集团要做的这些虚拟的互联网手段如何实现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如何做到医生之间的利益共享,如何突破医院和医保之间的壁垒的?
  廖杰远:好的,首先我们是互联网的平台,我们专注于做连接和匹配。您刚才所提到的医生和医生之间、医疗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这样一个分配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所有的这些分配都是沿用我们现有的体系,在我们的医生团队里面,我们也和我们的不同的医生团队去交流,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协作机制,在这上面,更根本的一个协作机制是每一个医生对他所擅长的病情的方向。其实医生非常需要,尤其是这些越大的专家特别需要对症的病人,另外这些特别大的专家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团队成员,这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动力。
  从医院角度来讲,学科建设是他比较关心的。从基层医生来讲,他能够获得这样的帮助,获得这样的辅导,能够获得这样的协作,这是他所需要的。我们涉及到的关于利益结构的分配,从看透医生的根本需求来讲,利益的分配结构并不是一个壁垒,第一现有的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协作,医联体之间的协作更多在于是一种学术性的协作,在这种学术性的协作之中,需要一些鼓励的机制,线下已经形成了不少有效率的协作机制了,我们直接沿用这个协作机制就好了,这一点我们是不参与了,我们本身是互联网平台,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提供连接、提供匹配,在这个基础平台之上,我们去支持这种医生之间的协同需要。也支持不同的专业的创业团队之间的服务需要。谢谢!
  廖杰远补充:我看到媒体的朋友们在群里面有不少的交流,有两个问题我集中再跟朋友们一起交流一下。
  第一个是关于大家都挺关心挂号网的营收,谢谢朋友们,我们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医疗互联网的服务,尤其在很艰难的医疗体系里面,前期一定是要有投入的,通过你扎扎实实的投入,真正的解决这个痛点的问题,给你生态圈创造了价值,给医院、医生、患者创造了核心价值以后,你的用户一定会达到临界点,用户达到临界点之后,营收自然就会起来。实事求是来说,在前面三年的时候,我们纯粹是纯投入,我们仅仅是在医院的挂号服务上,我们投入了超过1.7亿的人民币,但是从去年开始,因为我们给用户提供这种健康险的服务,我们营收规模也开始起来了,今年我们的保守预计今年营收会超过2.5亿的人民币。这个营收如果是常态的服务已经完全可以让公司达到赢利的水平,像刚才和朋友们交流的一样,我们在分级诊疗平台上,我们在IT建设,在用户习惯的培养下面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也是我们这次资金的主要用途。这是第一个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第二个朋友们关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定位,我们是一个基础的平台,这个地方朋友们包括同行可能会理解为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实际上就像我们一直过来一样,我们其实只能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专注擅长的事情就是做连接,做医院和医院之间、医生和医生之间的连接,医生和环节之间的连接,因为只有把这个连接做透了,才真正提升资源配置和资源应用效率的。这个地方所做的事情一个是连接,第二通过连接的基础上,协助医患之间、更高效率,更精确的匹配,我们在做的是一个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平台,我们过去是、今天是,未来也是,我们都专注只在做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平台,我们会和其他的很多的应用,包括有很多社交性的应用、病种性的应用其他很多功能性的应用,面向医生、面向医院的服务一起共存,一起共同协作。整个生态系统之中,不能简单按食草和食肉动物划分的,更多的我们会看到一个生态系统的成长,实际上是一个分工协作、是一个共存共生才是一个常态,我们只会专注在擅长做透的基础服务商,在其他服务上面应用着我们用户的需求,我们会和大家一起协作,一起来共同的支撑。谢谢!


 
栏目最新
  • ·零担快运梯队生变、阵营分化,给谁创造了机会?
  • ·刷新纪录,领跑速度|福田汽车全球产销达成1100万辆
  • ·圆心医科发布2023智慧医院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
  • ·河南医药智能制造领域首个智能无人仓落地 日日顺赋能利欣制药打造行业样板
  • ·箱讯ANYCASE智慧物流3.0焕新上线!打造“数字金融”全新国际物流模式
  • ·行稳致远,医药行业合规生态再升级——新版RDPAC行业行为准则在京发布
  • ·黄马甲 | 为城市居民提供美好生活便利配送
  • ·百时美施贵宝携“中国2030战略”深化“内外双循环”策略
  • ·百时美施贵宝携12款全球创新成果亮相第五届进博会
  • ·海正药业创新六十余载,突破技术壁垒,迎医药发展黄金时代
  • 推荐文章
  • ·API China
  • ·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
  • ·2018医药物流中国行·河南站随行企业征集函
  • ·2016国际医药供应链峰会在海口盛大举行!
  • ·第三届中国医药物流行业年会在海口盛大举行!
  • ·走进校园| 医药物流大讲堂圆满举行
  • ·Aramex和新桥制药公司成为合作伙
  • ·秦玉鸣会见RX360国际医药供应链联盟CEO Mark Paxton
  • ·全球67位医药供应链专家谈医药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DSV市场监测
  • ·“聚力突破,开创新局”丨思齐第三届医疗市场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