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医药电商行业的政策壁垒或将在不久后打破。
9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京表示,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医药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
一时间,关于医药电商拐点临近的讨论甚嚣尘上。不过,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处方药放开将是医药电商发展的关键,但是处方药解禁后,处方哪里来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医疗机构与电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不理顺,处方药解禁也会变成纸上谈兵”。
医药电商拐点或临近
9月7日,沈丹阳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同比增长56.3%;从销售规模看,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50%,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也显示,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正在加快发展。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部副主任张莉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医药行业转型,包括了生产、企业整合和流通平台建设三个层面,其中又以流通平台建设为最重。
“互联网医药行业建设最重要在流通体制。传统流通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比如医药代表和医生联合回扣等弊端,根源就是流通体制不顺畅。电商平台对医药行业具有枢纽功能,使流通渠道缩短,拉近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此外,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情况的分析,使生产更契合实际,因此应加快推动医药电商平台的建设。”张莉说。
目前,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但是,在张莉看来,让消费者信得过、影响力大的医药电商平台仍然欠缺。
张莉称,医药电商平台的建设需要把握信息平台、销售平台和研发平台三个方面。信息的交流发布平台应包括信息公布机制,信誉信用的认证、评价和发布机制,以及产品功效,企业信誉等的公布。研发平台是生产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应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包括专利在内的成果的交易,形成从生产到销售一体化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而在销售平台建设上,应建设大规模的电商平台让医药企业在网上形成多元化的销售模式,除网络销售外,也需要建立社区医药网点。
“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医药电商将成为较易领先的突破点,应建立起由权威的行业协会,或由政府主导的大的医药电商平台。流通成本降低的电商平台应是将来传统医药行业的盈利点,也应是商务部门未来重点推动的方向。”张莉说。
处方哪里来仍是问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官方第一次释放利好医药电商的积极信号。早在2014年5月,CFDA就已公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文中明确提到,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不过,上述文件出台一年多之后,具体的措施迟迟未见真正的启动。医药电商企业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去年11月,《北京商报》曾报道称,在西城区某地体验“药急送”微信下单服务,通过地图定位及填写个人地址、电话,购买退烧药的订单被群发至周边7家药店。在随后的半小时内,北京商报记者的微信反复接到30余条“订单已被受理”、“订单需求已被再次推送”的消息反馈。不过,记者却并未接到任何送药上门服务。在“订单已被受理”的信息推送里显示,受理药店据下单地点只有19米,但药店实际地址却在上海虹口。
实际上,医药电商发展受阻或在意料之中。有业内观点认为,医药电商的发展还面临至少两大障碍。
据中国证券报分析,首先是用药的安全性。网络购药的一大烦恼或许不在于买到假药,而是买错了药。买回来的药如何针对自身病情服用也是难题,即便是天天吃药的慢性疾病,可能剂量上也不尽相同。再说,医院是处方外流的最大阻力,如何跨过医生拿到处方到网上买药,也是难题所在。
其次是医保支付问题。医药电商目前面临的一大障碍是不能刷医保卡,这也是医药电商黏不住顾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是数量庞大且药品消费频次最高的中老年人群,他们没有网购的消费习惯。
无独有偶,有业内人士指出,占整个市场80%的是处方药,处方药解禁,处方哪里来?医疗机构如果利益链条不理顺,处方药解禁只能是纸上谈兵。再加上一些技术性却同步是难点的问题:医药物流的匹配,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等等。比较美好的一个愿望是,希望在各个相关部委的大力推进和扶持下,制定出相对完善的行业政策,而相关的从业人士可以探索出一个个相对而言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真正解决行业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