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连锁药店都已做好两手准备,布局电商和做好线下门店建设。2014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额达1.5万亿元,一旦全面实行“医药分开”,医院只保留院内用药的部分,将有几千亿元市场规模的药品回到市场当中。
“我最近准备把药店卖掉。”徐青最近来上海出差,与《国际金融报》记者有一次短暂的聊天。
徐青是江苏常州人,在常州有几家连锁药店,但最近想继续经营却遇到了阻碍。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新版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据了解,新版GSP要求严格,不仅对药品储存、运输条件有严格要求,还要求实体药店必须配备药学专业人员辅导患者用药以及投资改造门店以适应新规。高门槛让不少小型药店连锁公司或者单体药店加入“逃离大军”。
“撇除硬件要求的提升不说,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这一项对于我们这种小药店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徐青告诉记者,如果有合适的买家,他准备把药店卖掉,转做他行。
“除了新版GSP要求提高外,选择在这个时候卖掉药店还考虑到了市场因素。”徐青告诉记者,最近,大型连锁药店都在四处收购门店,现在卖,能有个好价钱。
在过去的8月,A股三大药房连锁上市公司——心堂、老百姓大药房(下称“老百姓”)、益丰大药房(下称“益丰”)相继公布了2015年度的年中报告,除了营收高速增长之外,3家上市公司均高调亮出了收购计划,半年之内的数次大举并购也成为了中报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仅半年时间,一心堂先收购了海南龙头企业广安堂,又收购了包括山西百姓平价大药房在内的450多家药房门店,老百姓大药房进行了119起收购活动,益丰药房也完成了64家药房门店的收购。
业内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攻城容易守城难”,连锁药店在业内攻城略地之后,如何实现有效整合成为最大难题。
并购潮涌
从上市时间来看,一心堂、益丰以及老百姓无疑是后来者,但由于其不错的业绩表现,也成为了资本市场颇受追捧的新星。
资料显示,一心堂于2014年7月上市,是连锁药店第一股,益丰药房以及老百姓紧随其后,分别在2015年的2月和4月登陆A股。登陆资本市场后,其股价均快速冲高,其中,益丰药房以及老百姓的股价一度冲到120元/股以上,较上市发行价涨幅超过600%。
8月,上述3家连锁药店均发布了不错的半年报。上半年,老百姓大药房实现净利润达1.2亿元,较上年提高14.72%;益丰药房净利润8787.59万元,同比增长30.27%;一心堂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增长10.43%。
另外,在业绩报告中,三者最大的共同点还在于大规模并购。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一心堂并购合计总花费约8.88亿元,并购门店数量约457家。2014年底,一心堂已拥有直营连锁门店2623家。根据规划,一心堂会在2015年增加1000家门店。
老百姓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收购投入约2.5亿元资金,合共增加门店数量119家,区域主要集中在安徽、湖南以及江苏三省。
从益丰发布的半年报来看,益丰大药房上半年共涉及5宗并购,集中区域为华中华东一带,合共投入2.3亿元,门店达到63家。益丰药房也在报告中明确,“在未来3年内,将以华中华东六省为中心,完成相当于1000家门店销售规模的并购”。
截至2015年6月30日,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分别拥有直营连锁门店903家、1122家、3142家。
“上市公司集体大量收购兼并的现象像是一股潮流席卷了药品流通行业,在这场并购的潮流中,在A股上市的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以及益丰药房成为主力军。”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连锁药店企业最近还通过定增、提高授信额度等方式增加扩张弹药。
8月14日,益丰连发13则公告,宣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的相关事宜。益丰大药房计划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13.5亿元的募资。最终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股票的数量不超过23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
益丰表示,募资为了持续增强公司在区域内的综合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募资将用于收购苏州粤海大药房、O2O健康云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推广以及三年内在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建立1000家门店。
停牌4个月的一心堂也选择了同一天复牌,并发布14则公告宣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的相关事宜。计划向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1400万股,募资总额约7.8亿元。募资将全部用于直营连锁营销网络建设、“互联网+”商业模式升级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在巨头们热衷并购扩张竞赛的同时,中小连锁药店与单体药店则呈现出另一种生存状态。
据《2014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统计,近几年,中国单体药店数量急速下降,2014年单体药店数量从2013年的27万多家降到19万家左右,从占全国药店总数的63.4%降到40%左右。预计2015年单体药店数量仍会有很大的下降,可能缩减到15万家左右,将只占全国药店总数的40%左右。
报告指出,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单体药店本身竞争力弱,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再遇到新版GSP的认证,导致这些单体药店选择了加盟连锁或注销。其中5.5万多家弱小的单体药店加入到连锁当中,2.5万家左右选择注销。
资本+政策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尤其是看到这3家公司(一心堂、益丰以及老百姓)上市后,市值翻了几十倍。而且,跨界投资也越来越多,主要是资本在驱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连锁委员会主任徐郁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连锁药店开始寻求登陆资本市场。除了一心堂、益丰药房以及老百姓大药房以外,同济堂借壳啤酒花上市也正在进行中,而海王星辰则已在海外上市。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涌入中国药店的资本或将超过30亿元。
“此时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刮起并购风并不是偶然。”郭凡礼认为,“一方面,以往药店并购活动都运用自有资金,而今年上半年三大药房强势登陆A股,从资本市场募集到的资金正好作为上市公司并购之战的粮草,这使企业的收购更频繁、手笔更阔绰。另一方面,区域巨头们受到上市公司并购潮的惊吓,被迫通过并购重组来抱团取暖,使这股并购风越吹越强劲。”
“资本正在助推药店行业的连锁化率和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国大药房、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等领军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仅仅在1%至2%之间。未来3年,如果有领先企业通过内生和外延增长,将市场份额提升至5%甚至10%,那将意味着数倍的成长空间和巨大的业绩弹性。
“我们认为,药品零售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跌至低点。资本助力,连锁药店行业的整合大潮或已来临。”海通证券称。
除了资本的因素,政策也是巨头们加速扩张的助推器。
根据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药品经营企业无论其两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是否到期,且必须达到新修订药品GSP的要求。
“新版GSP在管理上严厉很多。”徐郁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要求每个单体药店至少要有一名执业药师,在营业场所和药品仓库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有些单体药店因达不到标准而面临关门,而这时卖给连锁药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徐郁平认为,提升药店连锁率亦是政策的导向所在。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引导一般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整个医药行业,虽然流通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分散状态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目前全国43万家药店,连锁率刚刚超过4%,单体药店达到50%以上。而且,中国排名前十位的连锁店加在一起的销售额还达不到全国的20%。而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加起来占到全国的80%。”徐郁平称。
徐郁平认为,连锁药店和单体药房相比,无论是药品质量还是贮藏销售等方面都要规范很多。“连锁药企的兼并可以提高中国药店的连锁率,对国家的管理和行业的规范都有益”。
“在这场并购争夺战中,小型药房的身价水涨船高,择机而出还是待价而沽是一个难题。”郭凡礼指出,目前看来,并购潮流已成未来趋势,小型药房只能顺势而为。相比之下,通常在所在区域具有规模化优势的小型药店更能受到并购者的青睐,也更具有谈判优势。
电商侵蚀
除了资本和政策这两个双引擎外,和大多数传统行业一样,互联网的野蛮入侵也是刺激连锁药店行业整合的主要原因。
各大电商对医药市场的争夺早见端倪。以天猫医药馆为例,其在2011年6月就已上市,是天猫平台上销售专业保健品和医药商品的项目。官方数据显示,除去保健品和滋补品,2014年天猫医药馆的医药类目“双十一”销售额同比增幅315%。
今年年初,阿里投资中信21世纪更被视作进一步强化天猫医药馆领导地位之举。由于中信旗下第三方医药平台95095拥有中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而该体系是CFDA为了保证药品在流通环节的质量,欲对整个流通过程进行监控设置的。
当时,业内人士就预计,未来云计算和中信21世纪极有可能联手推进药品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基于医疗和健康领域的信息化标准的开发。
中国电子商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达到68亿元。相比2013年的42.6亿元、2012年的16.6亿元、2011年的4亿元,平均增速超过200%。
甚至有观点称,如果说2014年是医药电商的“快速增长”之年,2015年或许会成为它实现“爆炸式”增长的阶段。
资本的追捧也成为医药电商增长的“翅膀”。2015年上半年,医药电商领头羊七乐康成功融资3亿,壹药网也宣布获得融资4.5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医药电商还主要集中在非处方药的阶段,国家关于网络销售处方药的规定还未出台,一旦正式出台,其对于传统药店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去年5月28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将允许处方药网络销售、第三方收药平台合法化和单体药店也能获得网上牌照等重要内容,给出一个月让业内提出反馈意见。
其中,第八条指出,“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此条被业内看作未来处方药可以在网上销售的依据。
据悉,天猫、1号店已先期拿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复,成为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上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商;而后京东也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批文,做好了网上销售处方药准备。
今年2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在给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函中也表示,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在制定网售处方药的相关目录,初期拟将部分安全性较高的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的处方药纳入目录。
不过,《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布以后,曾引起药品零售行业的争论和震动。有不少连锁药店的传统药品零售企业发出了反对之声,相比新出现的电商企业,这些传统药品零售企业在店铺上曾投入巨资。
徐郁平告诉记者,处方药市场规模占据药品销售市场八成左右份额,而其中零售渠道在处方药市场占比在20%左右。但随着医药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网售处方药一旦开闸,医药电商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不过,尽管业界翘首以盼,但征求意见稿公布一年多,始终未见正式政策出台。据业内人士的推测,推出的障碍正在于推行该政策难度过大。
“目前,网络处方药尚未开闸,这正是传统药店转型的最后时间点。”徐郁平说。
加速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对零售药店的冲击促使传统药店积极探寻“自救”模式。在互联网+医药的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之时,传统药店也纷纷“触网”,相继加入互联网的大军。
老百姓大药房已表示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B2C业务,全力探索O2O模型,力争实现高效门店送货上门服务和线上下单、门店自取业务。其他药店也紧随其后:国药进军体检行业合作成立“国药集团健康商城”、英特新型联盟形式“药店在线”、九州通自营式B2C模式“好药师网”等。
“很多传统药店都在尝试向互联网方向转型,有很多药店建立了自己的官网,通过网络给药店会员推送服务方案。还有微信微电商、移动端的出现等,药店都在慢慢尝试将线上和线下打通。”徐郁平表示。
不过,徐郁平强调,“互联网+医药”面临着共同的问题:药品运输和老年消费群体。
“对于药品来说,时间是送药的关键。药品从线上到线下再运输到患者手中,这是亟需用药的患者最为看重的。不仅如此,药品运输的安全保障也至关重要。”徐郁平解释称,药品属于特殊商品,一些对贮藏温度是有要求的,比如有的要在摄氏20度以下储存,有的需要冷藏,造成很大的运输难度。另一方面,药品销售面临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因此培养老年病患者从网上购药的习惯和技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徐郁平认为,受国家药店分级管理政策的引导和当地医保政策的影响,药店经营将会进一步分化。
“未来药店的经营方式会更加细化。比如,专业性药店进行专业服务,药品销售达到80%以上。非专业性的,以保健、美容为主。另外,还有可以专门做体验式的一些特色药店,比如说中医馆、中药房等。”徐郁平说,在一家连锁药房里也可能出现多种业态。
从国外发展的模式来看,慢病服务的一系列问题或许会为中国的未来药房发展带来机会。
据悉,国外在慢病管理上的模式较为成熟,有几方面服务提供者会介入慢病管理的链条:医生和医院是第一环。对于固定频率的病人,美国开始用远程医疗进行服务,病人通过视频定期和医生沟通,用电子方式传输化验报告,医生开具电子处方。下一环是电子购药和送货上门。病人可以到药房的网上平台下单然后送药上门。最后一环是保险公司和药房合作,根据病人的诊断,定期提醒病人续药,可以通过手机端快速下单并且由药房送货上门。
对于未来药店的存在形态,海通证券在研报中也表示:未来药店的形态将为用户和慢病患者提供最贴心的服务,甚至替代部分社区医疗机构的功能(类似于美国CVS的一分钟药房模式),“谁能抓住用户,谁就在医疗互联网化中拔得头筹”。
目前,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等大型连锁药店企业已开始借助丰富的门店资源向初级诊疗、慢病管理、医药电商等业务拓展。海通证券预计,伴随上述创新业务的发展,连锁药店有望逐步成为医药互联网闭环中的超级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