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5月18日发布的医改试点指导意见,今年的1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必须下降到30%以下,其中药占比被明确定义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具体计算方法为:药占比=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
经过笔者的专业团队对全国药占比的执行情况一个月的观察和问询,发现现在各地医疗机构的确都在执行药占比的管控,究其原因是由于药占比逐步成为医院各级领导、科室医生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随着各地医疗机构推行药占比以来,各地的媒体纷纷报道药占比明显下降的喜讯。
但是实际执行中真的如媒体所说的百姓在医疗机构诊疗的购药比例下降了吗?
古语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言不虚,我们先看看各地医疗机构为了应对药占比采取的应对策略:
1、拆分处方:就是一个患者就医时,如果经过医生诊断,需要开具500元的药物,就把这500元药物分解为几个处方,或者让患者多来几次医院,每次诊疗开一点,经过几次开完,而每次患者来医院时,都会让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如此几番下来,检查的项目明显增多,而单次药费明显下降。
2、直接放大药事服务费用,即高幅度拉升检查费、诊疗费、床护费,通过药事服务费用的大幅拉升来降低药品比例。
3、多做检查:由于一些地区大幅拉升药事服务费用遭到消费者抵制或者遭到管理部门的限制,医院就采用多做检查的方式来提升检查费用用,比如我一个亲属一个周时间就被医生要求做了3次血糖,3次心电图,美其名曰是因为每天的情况不同,现在诊治需要更为精细的数据,这对患者是负责的态度。
4、多开价格较贵重的药品,不开普药品种。按理说,国家实行药占比就是为了杜绝医生的大处方,天价药,贵重药品,多开普通药品,但实行药占比后,医生基本不开非常便宜的药品了,一些必须的药品让患者自己从附近药店购买后指导使用,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医生可以从贵重药品中获得利益,医院也可以从贵重药品中获得利益,尤其是一些处于药房托管状态的医院医生,被托管企业要求不开廉价药,多开利润高的药品,否则托管企业无法保证给医院按之前约定的返利。
通过多次开方,多次检查,可以把价格较贵重的药品的比例拉下来。
5、定向走方。这种主要用于住院患者,由于住院患者用药量大,极容易突破药占比,所以医生开处方后,告诉患者这个药品疗效好,但医院没有,只有某家药店有,让患者自己拿着药方到指定药店购药,注意,是“指定药店”,这个“指定药店”是厂家把临床产品不进入到医院,而是进入到某个药店,由于患者自己从外部购买药品,这类费用就无法计算到药占比中,从而既保证了医院的收入,也保证了医生的收入。
6、不开处方,就是检查。这种情况主要是医院门诊,患者经过医生诊疗后,做一系列检查,之后告诉患者自己到附近药店购买点药品就行。
7、通过二次议价大幅拉低医院进货价格,以期降低诊疗中药费比例。
8、通过向厂方或中间商要求高额返点方式,来保证医院和医生的收益。
综上所述,现在很多地区的药占比政策已经被各种对策所拆解,实际效果明显下降,百姓并没有明显的从中受到好处。
对制药企业来说,普药基本会从医疗机构中清除,未来低价药物或者廉价药物在医疗机构中会更少,尤其是使用量会更少,因为经过招标采购或二次议价后,低价药物不象征性采购一点会被质疑,但采购了也不会用或者用的很少。
所以,药占比会加剧普药品种脱离医疗机构,生产普药的制药企业会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环境。如果药占比被拆解的情况不能缓解,普药生产企业就要依靠药店和诊所来实现经营业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