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1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现在问题来了。有市民反映,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地高辛片,最近从1瓶6.7元暴涨到了68元,涨了10倍多。有网友质疑道:“难道药价放开后,药品就可以这样离谱地涨价?”放开药价,一些低价药价格上涨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也并非坏事。不过,像地高辛片那样涨了10倍,似乎有点过分。在取消最高零售限价的同时,有关部门应会同生产厂家商量一下,考虑到多数慢性病人的承受能力,低价药的价格上涨也不应过速。
但是,凡事都要从两面看。换个角度看放开药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对生产低价药的企业来说,对药品实行正常的市场竞争而言,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应该说是利多弊少的。
自2000年以来,一直实行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管制。不少药品因利润过低,厂家不愿生产。如一种名为“格列苯脲”的降糖药,3元一瓶,一瓶100片,但几年来基本买不到。有的低价药虽然坚持生产,但依靠微利维持。如通大便用的开塞露,一支仅售1.2元,每支获利5分钱。
取消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让市场这只手来参与竞争,药厂提高了低价药和病人急需的药品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药价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也有利于“以药养医”难题的破解。这样一来,广大病人可以从药房里买到治病的良药,在经济上也承受得起。根据相关规定,现阶段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以地高辛片为例,每瓶100片,口服半片至两片,每日一次,这样算来,即使药品目前价格为68元一盒,每日服用两片费用仅1.36元。上述那位忍痛买了1瓶药的岳先生,每天只需吃半片,1瓶能吃半年多,算下来每天的花费仅0.34元。所以,地高辛恢复供应,对药厂和患者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当然,药价放开,不等于只涨不跌。有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药价可能涨,也可能跌。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药价进行干预,避免药品价格的无序竞争。医疗保险也可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与药品生产厂家博弈。在这方面,还有不少事可做。